Big_Cake

晓雨杂记

也许我们会分别,但我们将永远不会忘记彼此
bilibili
github
twitter
zhihu
telegram
tg_channel

沒有衡水命,一身衡水病——盲目複製衡水模式的意義何在?

沒有衡水命,一身衡水病。盲目跟風「複製粘貼」,中國的高中到底怎麼了?

大概是在 4 月 10 日到 11 日,我的學校組織一些優秀教師前去忻州一中參觀學習。

按理來講,參觀學習是很好的。然而實際上,老師們學到了真東西。反觀所謂的主任、領導們,卻只學來了「衡水模式」。

1713078006073.png

從表面上看,忻州一中的管理制度和衡水模式別無二異,而忻州一中在過去一段時間內的高考成績也令人驚嘆。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我的數學老師在一次上課時曾提到「忻州一中一本達線率 95% 以上,600 餘分者 50 多人」。

就其所創造出的奇蹟而言,衡水模式不能被一味否定。但其實際上是應試教育的產物,而應試教育卻又是最適合當代中國的教育制度。追溯歷史,應試教育的基礎早在 1951 年新中國成立不久就被打下了。

1713079713386.png

如今,「衡水模式」幾乎已經成了人們心中的神,許多學校爭先恐後複製衡水模式,意圖以此來提升學校聲譽和高考成績,甚至諸如「軍事化管理」等都成了學校宣傳必不可少的一點。

「沒有衡水命,一身衡水病」,這句話反映了一個現實 ——並非所有學生都適合或能夠承受如此高強度的學習壓力。衡水模式可能會導致學生出現過度焦慮、睡眠不足甚至更嚴重的心理健康問題。此外,不同學校教情學情不一致,盲目移植只能出現嚴重的「水土不服」。

必須承認的是,衡水模式在提高學生成績方面效果非常顯著。通過長時間的學習、頻繁的測試和嚴格的紀律,學生們在高考中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是,這種成功是否可持續,以及它對學生的全面發展是否有益,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

教育,不應僅僅是分數的競賽。教育,應該是能夠讓學生全面發展的。學生不是考試機器,是有著各自特長與愛好的活生生的人。

中國的教育觀念也在隨著實際情況而改變,從新高考做出的一系列調整中就能看到。但讓學習不再以分為王、讓衡水模式不再成為學生心頭的夢魘,我們的國家所需要做的,還有很多。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