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君安好。
在寫這篇文章的草稿時,我正坐在教室裡上著晚自習。手上的英語作業已經寫完了,胡思亂想之時回憶起了同學在微信上給我發的一條消息:
“你在網路上的語言表達能力明顯比現實中強。”
直到後來,我才真的發現網路上的我與現實中的我在語言表達能力上的差距。
比如,我可以在網上用一句話清晰地表達自己的想法,但在現實中卻時常需要繞許多彎,還很難表意清晰。也正因如此,我在與現實中的人交流時會遇到很大的困難,大部分同學也因此不太願意與我交流。可以說,網路嚴重弱化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際交往能力,也讓我變得嚴重依賴網路。
除了網路以外,還有一個問題。
大家都知道,在網路上與他人交流時,我可以適當使用一些專有名詞,它們也有助於網路上的各位互相理解對方的意思;然而在和我的同學交流時,我不得不盡可能刪去那些他們所認為的 “專有名詞”—— 他們說 “聽不懂”。這導致我必須從我那變得幾近枯竭的大腦中拉出可以替換的詞語。然而這樣下來,整個句子就會變得面目全非 —— 用我的語文老師的一句話來講,“說的不是人話”,他們還是會說:“你說的那些專有名詞我們都聽不懂。” 於是乎,整個交談就被突然中斷了。這對我來說是極為痛苦的一件事,因為我 “嘴多”,很想與他人聊天,而一到了網路上,卻又不知道如何開始一個新話題;或者說,聊什麼。
在現實中看似和點一下新必應的 “新主題” 按鈕一樣簡單的事情,轉移到網路上以後又給我帶來了不小的麻煩。
近期部落格的一些變化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我在努力讓我的同學們能看懂:更名為 “曉雨雜記 "、開始嘗試將重心轉移至生活類文章上、嘗試減少文章中難以理解的文字、適當配圖...... 儘管更名一開始是為了滿 16 周歲後給域名備案做準備,但現在看來也是為了同學們能接受這樣一個部落格。為了包括我的同學在內的訪客能夠有一個良好的瀏覽體驗,我還特意挑選 Valaxy 作為生成器、添加 PWA 支持、為引用的資源文件添加國內 CDN。
插句題外話:寫到這裡時我才發現數學七下課本少了...... 是我沒帶到學校吧。
回到原題上來。既然是 “談人際交往”,那就應該寫一寫自己的想法了。
作為一個人社會化的重要影響因素,人際交往是我們所必須經歷的,也是我們所必須擁有的能力。不同於書面表達,人際交往比較側重於日常生活中的口語表達能力,而書面表達儘管是 “用筆在作文紙上說話”,但卻較為側重於語言的鍛煉與學習的考驗,對我們的要求也更高。這也是為什麼一直以來我都很討厭語文考試的大作文。雖然有 “口語交際” 這樣一種題型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二者間的界限,而從本質上來看,它還是帶有一部分書面表達的色彩:要求 “語言得體”;考查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再比如 “社交牛逼症 “這個網路用語,我前段時間在翻看《意林》時,讀到一篇文章,它把造成 “社牛” 的原因分成了兩種:一種是真正的 “開放”,另一種則是內心的自卑。拋開後者不談,為什麼這些人能變成 “社牛”?因為他們從不在意他人的眼光,他們有著廣泛的人脈,後者換句話說,就是這拔人的人際友往能力很強 —— 高情商、會表達,能言善辯、特立獨行。班裡的同學也說我是 “社牛”,但為什麼呢?因為他們覺得我說話聲音大大,在公共場所很容易 “社死”。現在回過頭來想一下,確實如此。因此,在人際交往當中也應當去考慮他人的想法。對於我這種網路與現實的交往能力有很大落差的,應該去嘗試一下回憶在網上是如何表達自己內心想法的,然後嘗試在現實中複用。嗯…… 嘗試一下,未免是件好事。最後呢,則是接受他人的一些建議,是於這些建議去改變自己,儘量不要在口語中使用過多的專有名詞,也不要將已說過的話重複多次,以免引起他人的反感。
嗯,就這麼多。最後,中考在即,祝我,也祝大家考的都會、科科全對,答題不惑、逢考必過!加油!
文章,就用我一位姓蘇的同學所作之文作結吧。
我會想分享我的故事,但那些瑣碎就如同被車輾死的野狗一般:平庸,可憐,沒人會有興趣伫足。
很正常的,我這樣的混蛋自幼起便不受歡迎,並且我肯定,直至現在也是經受著這樣的現狀。那怕是在這裡幹的蠢事,現在回味也會認為是恥辱之事,唯一的好處,不過是能和百年前的太宰沾相共情:“我這一生,盡是恥辱之事”(《人間失格》)
很無奈的,我只能享受這份白卑和孤獨:我斷絕了和他人的一切聯繫,我都掉了王者,我開始尋找冷門的精品,我開始像現在這樣 肆無忌掉地寫作。因為足夠孤獨,我不需要和別人分享速通的喜悅,不需要將寫出的作品閱過別人的 “慧眼”。
很幸運的,沒有人能夠救贖我,沒人能將我從環寂中拖出來,沒人能讓我擁有些毫的自信。因此,我喜歡這樣。
我認為寧老師不能像我一樣脫離群體,所以要改變自己,這是很悲哀的。
放輕鬆,林子大了,什麼鳥都容得下。